close

 

 

香火鼎盛的大甲媽祖廟,是大甲五十三庄民的精神皈依。以前這裡稱做「天后宮」,即今名聞中外的「鎮瀾宮」,大甲鎮民習慣稱它為「媽祖宮」,廟中科儀則慎重的稱呼「天上聖母」。

  根據鎮瀾宮誌:「相傳清雍正八年,福建湄洲人林永興,自湄洲祖廟天后宮請得神像,來台定居大甲,雍正十年,興建小祠,歷經聖跡靈驗,香火鼎盛,而不斷擴建」。

  苗栗縣誌記載:「乾隆三十五年林對丹等捐建,五十五年,吳偏等捐修,光緒十八年林鳳儀等又捐資重修」。日據以前,淡水廳內祀奉媽祖的廟宇,都稱為「天后宮」。大甲「鎮瀾宮」也記錄為「天后宮」。

日據以後,文獻資料皆記錄大甲媽祖廟為「鎮瀾宮」。至於何時改,為何而改地方耆老也都不知道原因。民國七十七年在北邊金亭旁掘出「天后宮」界址碑,才又喚起鎮民對「天后宮」的認知。

  從「鎮瀾宮」字義,應指「鎮住海浪,以供海上往來人船平安」。

因此大甲媽祖信仰和大安港的貿易有密切的關係。而大安港於雍正九年闢為貿易港,歷乾隆至光緒年間而不衰,營運高峰,每天進出船隻高達六、七十艘,光緒二十年,每天仍有四十七艘帆船的出入的紀錄。後來大安港泥沙淤積,至日據末期,已形同廢港。第二次大戰期間,被盟軍擊中的日機,曾嘗試迫降港邊的泥灘,可見港口功能已完全喪失。

  另外,大甲至新竹一帶的平埔族「道卡斯」,據祖先的傳述,他們是由大甲的港口登陸,大甲是他們移民入台的原鄉,至清朝時期,他們祖先也篤信「媽祖」。所以大甲這塊土地的發展和港口、海運有深厚的關係,而鎮瀾宮的媽祖正是先人拓展時的信仰依歸。

 

http://www.dajiamazu.org.tw/art/page01-3.htm

 

 

 

 

鎮瀾宮的建築特色
大甲鎮瀾宮雖於民國六十九年改建成目前的新建築,然而在廟中管理人員用心的保留或採取適當措施下,使得鎮瀾宮保有許多的藝術精品與文化傳承。

1、匯集國家薪傳獎大師的作品
(1)第一屆大木作薪傳獎得主王錦木:規劃鎮瀾宮整體格局,為目前鎮瀾宮整體外形設計者。 
(2)第七屆木雕薪傳獎得主鹿港施鎮洋:與父親施坤玉同時雕刻鎮瀾宮神龕。
(3)第八屆彩繪薪傳獎得主台南潘麗水:神像後面屏風的圖縞,供施鎮洋雕刻。 
(4)第九屆彩繪薪傳獎得主學甲李漢卿:作品有三川殿的彩繪。

2、名師與精緻的作品:
(1)神龕木雕作者為鹿港施坤玉:鎮瀾宮的神龕,堪稱為全省最精緻的木雕作品。 
(2)剪粘作者為洪坤福,是剪粘名師江清露的師弟。
(3)石雕作者為沙鹿聶祥生,鎮瀾宮石雕是他最滿意的作品。

 

 

 

精采的在小巷弄   不在大街道   


 







 

 

廟口埕這些人在作啥? 刮刮樂啦! 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 

旅遊行程總少不了吃吃喝喝  不夠再買些回去.....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eo小獅子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